..

好吃的

最近去春游了,天气很差,那雨毫无规律地乱下——第一个小时是阳光普照,燥热难忍的,第二个小时就阴风阵阵,脊背发凉了。但即使天气很差,能少上一天的课,终归还是一件乐事!抱着这样的心态,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我在园区里面胡乱逛着。老师说一道题简单的时候,往往说“下雨不往屋子里跑,那是傻子,傻子才作不出这道题”。但并不尽然,当雨间歇地下时,从容漫步在当中反而是一件乐事——至少可以磨练一种临危不惧的意识。且不论风雨过后有没有彩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理想,在雨中,至少也要有苏轼的觉悟“何妨吟啸且徐行”。

之前写“云彩撕裂,露出蔚蓝色天空”的美景时是妥妥的胡编乱造,住在南方的大城市里,天空既不蔚蓝,云彩也不会那样动感地撕裂开来,怪吓人的,至少我从未见过。但出去逛了一圈,发现这种几乎背离气候原理的想象,自然竟然能以出奇的方式满足。有那么一刹那,便好像走进了自己凭空杜撰的故事里。大家们常说,写作是把生活中的美事记录下来。我看那,除了把生活的事记录下来,有时还不如多一点叛逆的想象,看看自然是会打你的脸,还是满足你的无理要求。而且,当自然满足了这一希望,能走进自己的想象中时,也会感叹自己想象的不充实。它是那样空虚呀,把云彩撕裂的景象描绘得那样吸引人,却把同时带来的燥热天气一笔带过,把那种滂沱大雨悬在头顶的感受一并,烟消云散。但言毕竟不能达意,况且也不是对自然的记录,而是一种玩笑式的预测罢了。

学校组织的春游,相信都是一个样子,午饭是自行解决的。要么从家里带来零食(当然也有带自热米饭、火锅或一类产品的),要么花上大价钱去享用那园区食品。但据我所知,至少我们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疯子——倒是有人花了四五十块钱买了两个网上6块钱就能买到的铃铛。当然,这里的园区食品指的是热食,正餐,和那种小零食终究是两码事。路边有很多小店,装潢看着很廉价,实际上卖的东西也是漫天要价。说的小零食就少不了各种的饮料、油炸食品,我和另一位同学禁不住诱惑去买了点好吃的(只是一个代词,好吃的,并不一定代表美味的食品),他点了一份四块炸鱼,每一块约半个3.5寸硬盘大小,装在纸袋里。我要了一杯七喜,看起来分量很大,是不是因为塑料杯子的构造特殊造成的错觉,那就谁也不知道了。炸鱼20块,七喜10块,还是学生优惠,吃着喝着,就像吃血喝汗,自然是渣滓也没有剩下。那位同学似乎被坑的还不过瘾,花了20块,又买了一个甜筒。后来到了集中的时候,听别的同学,花8块钱买价值2元矿泉水的也大有人在。

于是就不得不说,那些真正的好吃的了。物美价廉。我相信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极少数可能懒得不愿意留意超市里在售的商品。那我先浅薄地,从一个学生(关爱健康的那种学生)的角度发表一些拙见。

我们能在超市里买得到,或以学生财力能负担的起的常规食品,大致可以按口味分为三种:甜口、咸口、辣口。但这三种分类,没有一个是完全表述每一类具体食物的标准口味的,尤其是当你拿到食品包装袋,看它的配料表的时候,只会对该食物真正的口味感到更加的迷惑。

甜口实际上是最简单的。绝大多数的饮料都在此范围内。无论标着多么诱人的说明,甚至可能写着海盐之类,它的口味大多是甜的。而既因为它是甜的,倘若不想因为一手黏而难看,当拧开盖子时,尤其是对于碳酸类,要格外当心。一拧,就会有一响,这是一个预告,是一部分二氧化碳迫不及待了。某些人这个时候也跟二氧化碳一样迫不及待了,认为自己比气体溶解度降低的速度还要快,不说能在液体喷涌而出之前狠吸一口,也至少能有计划地防止液体滴得到处都是。然而真的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太过于自大了。说写作的想象可以让自然打你的脸,面对碳酸类饮料,自然也可以打击你的自信。当二氧化碳呲啦作响的进程看起来比较稳定的时候,眼睛要紧紧盯住瓶内的页面高度,确保上升的高度没有超过原来液体离瓶盖高度的半数(大部分碳酸类饮料都预留了足够的上部空间,和矿泉水恰好相反,但如果没有预留空间,却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当大量泡沫涌出的时候,不要以为那些只是二氧化碳的汽泡,那些汽泡再怎么说,也是实打实的液体。而且看起来流动性不差,到了你手上的时候,便会改口了。所以看到汽泡翻涌,就已经要做好下一秒井喷的觉悟。是赶紧把盖子拧紧,还是冒险让大气压和瓶内气压与自己的手速硬碰硬?这是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的抉择。近年来一些饮料改用代糖,粘稠的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前几天又看到黑科技,说可以连代糖都不要(当然,甜味也没剩多少了),但就算是这种饮品洒到手上,那浓郁的香精气息也绝对不惹人喜欢。所以保守起见的行动还是有必要的。老一辈人和啤酒的经验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们的描述让人又难以置信。爷爷跟我说,遇到含气的饮料要快速打开盖子,然后用筷子沾一点菜汤,点一下水面,气便会自己消失。我听着像在听天书,不能想象他们的身手该有多敏捷,还有这菜汤的神秘成分。

说甜口怎么喝是常谈,说甜口喝什么才是眼前之忧。其实让我推荐一个具体品牌,或者具体的饮料,我是不好说的。且就一学生的胡言乱语,也不会有广告商注意。甜口其实要喝的是一个多巴胺,一个快感,要的一是甜,而二是超越甜的另一种感受。所以单纯的糖水,有条件的情况下,是首先排除的。糖水并不一定指蔗糖与水的混合物,各种千篇一律,声称是各种味道的“果味饮料”,或者直接不掩饰的饮品,都是糖水的代言。它们入了嘴,就是腻,感觉在口腔里贴了一层膜,很是难过。喝这类饮料的,不如去喝水,白开水按照喝这些饮料的喝法,来使劲细品,就会发现自来水也是具有成瘾性一样的,越喝,越暗示自己好喝,越想喝,最后尝到嘴里好像真的有点什么滋味一样。实际上只是品尝一种氧化化合物而已。

含气饮料,就因这种超越甜的另一种感受,“气”或者“爽”而出名。其实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往糖水里面加上了二氧化碳(碳酸),但这样一来人家确实更有吸引力了。往嘴里一倒,首先并不是甜,而是一种辣,一种汽泡滋啦作响,牙齿仿佛被腐蚀,而且喉咙有一点空虚,却也有一种表达什么的欲望的辣。这就是我说为什么每一种口味都不是对每一种食品准确概括的原因之一。喝惯了汽水的人可能习惯,把这之接简化成一种快感的代名词,但我汽水喝的是很少的,要了那杯七喜的时候才体会了这种辣。其实更准确来讲是酸,酸的对象不是舌头而是牙齿和口腔其他部位。反正归根竭底是不舒服的,然而正跟吃辣是一种痛觉一样,不舒服在人类的严重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或许人和其他生物有一点生物学上的细微差别,就在于人的“受虐倾向”呢?但这也不曾清楚了。因为人,如果要反抗起虐待来,却也是轰轰烈烈,能改天换地的,对吧?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临考日记计划
SHSEE Diary Project

雁过留声,人过留文。离中考还有50天,我希望能够通过写日记的方法,坚持到中考前一周左右,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这是本计划中的第1篇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去中心化博客 个人首页 博客导航

©️ 2017-2023 Helim Lee, running on HeliNetTM 4Charges(PPNN) "LocalHost" Server.
“荷岭网居”中文名称不是受完全保护的商标。“荷岭”是一处地名,任何人皆可正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