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与所想(三)
2023年6月18日,我就已经从中考考场离开——我九年的一次义务已尽了。接下来更加是在为自己而学习。22日我在新改版的博客上发了《所见与所想(一)》,今天就要写一个续篇。
本来是想要每天都写一篇的,看来没能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放假了之后我太贪玩了。而是因为中考考完却仍未出分的这段时间实在过于难熬。每天就在焦急的等待和无所事事中度过——当然,这样我也学了一点东西,我学了一点GO语言,并尝试去给某AI模型的仓库里的ISSUE找解答。但这些都只是细枝末节,我还在写一些可能永远也不会公开发的内容,只是写给自己,觉得有趣。这当中就有我之前所说的《眼镜上的红缎带》和《走出门去》。后室文我也计划要写一些,但这是极其考验创造力的;即使写了,也就发在这里,不会很快同步发表到那些维基站点上。
谈谈中考罢:考得出乎意料地好。进入了南京市中考前2000名,639分,很是好看;这也是为什么7月1日出分之后我还是在互联网上踪迹难寻:现实里我还在四处奔走于六大高中之间呢!此前,我和家人真的从未预料到能考到此等分数。了解我的同学应该都清楚,我的平时成绩也才刚刚够南京市中考前11000名而已。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考试经过,还是觉得有趣。6月18日下午考完,我几乎是在抑郁着,因为觉得数学、德法两门学科都有很多分的题目没写。彼时心里是不甘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是阅卷组还是给了全南京一个惊喜,这次南京中考的分数分布与去年几乎无差。
标致的南京人都知道,南京最好的中学是南师附中,然后是金陵中学,然后是几大高中,并称“六大”。“六大”这个概念,此前我甚至是只听说过,而从未实地感受过的。我知道小学同学中有一些可以上“六大”之一的;那时,我也只是当成我和他们要走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了。然而一次中考下来,却突然将几条被分数撑开的叙事线合拢、拉近在一起——我也可以是“六大”之一名学生。
其实当我们走到这样一个高分段时,就难免要跟六大这样高分段学校打交道。截至发文前,六大之间的抢人大战还没有停止。几个小时前,我又到了金陵中学咨询分班事宜,而此时还接到二十九中的电话,也是宣传自己的分班优惠;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其实二十九中已经不止三四次给我的家庭打电话了,应该说是穷追不舍。这种态度很让人动容,但奈何二十九中离家实在太远,又不能住宿, 家里更没有人来租房子陪我,只好放弃。金陵中学态度也很积极,在我五至江心洲咨询时也没有丝毫倦怠。或许我们学生坚持了三年,这些高中招生办们也要坚持三天,才算扯平吧。
昨天我出门散心时,还撞见不少值得一说的事。行至一座小丘旁时,看到不少人围着小丘绕圈走步,也有人正在攀爬小丘,好像很享受这样极限的运动。路上行人情色各异,有的是低着头看手机,视周遭美妙的环境于无物;还有人不看手机了,改打电话,其声音震耳不必多说,话的内涵也不甚好听。激动的话是可以为了自己合理的权益而说的;但如果真地只是为了自己的权益,也不必过于激动,尚不是什么高尚事——高尚事可不是高尚士才能把握的。
行进小丘到一半,看到一对母子正肩并肩走着。儿子喋喋不休,似乎是在“讨论”什么赛车游戏,引号是因为他的母亲一只眼不止在看哪里,对他讨论的请求只是回应“噢,那很厉害呀”。当然,比什么也不做的要强得多。被小丘挡住的另一边此时传来一阵掌声,接着是嘹亮的歌声:
“梁山伯永恋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