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未来:2035年的互联网模样

是时候看看,2035 年,或者说是二十一世纪中前期的互联网,应该会发展到什么模样了!

一、一个更加节能的、可持续的网络

到 2035 年,世界互联网的碳排放量将大幅度减小,且极有可能在这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并积极地向碳中和发展。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

要造成一个更加低碳的网络,其一是倚赖低技术、低能耗的独立网站数量激增,并逐步取代中心化的大型网络平台。前者数量的激增,将和互联网风气变得更加崇尚技术、更加开放有关,而后者数量的锐减,则和网络去中心化运动密切相关。但总地来说,因为中心化的大型网络平台,如某些社交网络衰落直至消失,2035 年的互联网之碳排放将有效降低。这并不难理解。某些大型的社交网络,为了牟取利益,必须保持 “长期高性能” 在线,而这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所消耗的能量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几千倍,而前者的大部分能量,都是在网络低峰期毫无意义地被浪费掉了。在 2035 年,由于网络风气更加开放,以及 IPv6 的大力普及,每个人都将有权使用它们的接入网络搭建自己的网站,而且,因为这些网站是个人的、非盈利性的,它们并不需要处理极其大的流量,也不需要保持 “24*7 在线”—— 它们可能可以一天只在高峰期在线 8 个甚至 5 个小时。而且,因为工作负载轻,它们的功耗可以很小,在极限情况下可以小至 2W,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在 50W 左右正常工作。考虑到 2035 年半导体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设备的功耗可以比现在预想的小的多(因为能效比可以进一步提高)。个人博客等个人独立网站逐渐取代大型社交网络的计划听起来很疯狂,但这将会切实地减小能源浪费,同时还附带地提升了网络的稳定性。

其二是新能源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供电端的燃料 / 技术结构更新,发电厂将使用更加清洁、环保、高效的技术,譬如使用太阳能、水能、核能发电,这样即使是最普通的,将电源插头插进插座的设备,也减小了碳排放量。但这是社会层面和能源技术层面上的变革,单从个人技术运用来讲,新能源也可以通过 “直接” 的形式普及到每家每户。在 2023 年,已经能看到有人使用低功耗服务器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组合,来提供 WEB 服务。在 2035 年,这套组合想必会成为常规的配置。一个大小适宜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个蓄电池,一个单片机大小的服务器,便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一个组织自由、环保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感想。这两种形式,一种侧重于供电端的供电优化,反映到网络上是网络基础设施,譬如 ISP 交换机的用电更加环保;一个侧重于用电端的合理用电,通过简单的新能源服务器,来低廉地运行网站服务。

其三,还要靠正确对待区块链技术。2023 年的区块链技术是极端浪费能源的,而且这种浪费还很难追踪,它几乎会快速扩散到全世界。在 2035 年,这种情况估计也不会改变,区块链的设计决定了它难以成为高能效网络。但互联网也并不会像那些 WEB1 复古主义者所料想的那样,真的完全倒退回以极简独立博客为核心的古早时代。相反,区块链的使用范围将被极大限制,表现形式也将和 2023 年的大不相同。2035 年的区块链应该更加智能,不会无差别地将所有互联网泥沙沉淀下来,同时它将被用作敏感内容的发布和传递,用以对抗可能的中途拦截篡改,而非一般日常生活的记录。它作为钱包的功能也有可能被再度强化。

二、一个云服务体系瓦解了的网络

2023 年的独立博客,没有多少是在本质上独立的,因为它们大多都运行在云服务器上,本质上还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云服务器大多还依托在中心化的云服务平台上。在 2035 年的互联网,云服务体系则已经土崩瓦解,由于长期的入不敷出,这一项产品将会逐渐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要多亏了 IPv6 能够向每个人提供足量的公共网域 IP。在 2023 年,互联网上的 IP 地址仍以 IPv4 应用为主,且由于各种原因,即使 ISP 已经允许了 IPv6 链路,很多使用者仍然关闭这项功能,继续使用 IPv4. IPv4 是来自远古互联网的产物,它的数量十分紧缺,且大部分都被云服务商霸占。但在 2035,IPv6 的巨大数量,以及对它们的有经验的得当管理,将使每个家庭宽带用户都有机会获得一个,用它来建设自己的网站。这就和第一点相呼应:因为原来的巨型数据中心被切割成了无数个个体设备,现在,它们将更容易地向低碳模式转换。

除了 IPv6,更新的互联网协议,也有可能为云服务体系瓦解,而去中心化的独立网站体系建立添一把火。在 2035 年,极有可能让 TCP 协议从互联网上淡出,而是被某种默认加密的、更符合现代互联网而不是战略保障网的协议取代。可能是 UDP,也可能是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科学产品。总之,那个傻傻地在浏览器里输入域名或者 IP 地址然后按回车进入网站的时代,可能就要一去不返了。

云服务的土崩瓦解,对互联网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有效地提升了互联网的稳定性。在集中的云服务中,如果云服务商倒闭,或者发生大型灾害,很多数据将永远被去,且很多服务将陷入瘫痪。但在去中心化和独立网站体系中,一个小意外并不会给互联网来个釜底抽薪,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消失了,仅此而已 —— 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三、一个开放互动的网络

2035 年世界和 2023 年的世界,一定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并不局限在技术领域,而是更全面、更广阔的全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将带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与平等、更加理性 —— 也就是更加崇尚技术的社会。而这势必导致互联网络,冲在开放思想的最前端,成为一个开放互动、平等自由的意见交流场所。

先前所说的使用家庭宽带建站,这在 2023 年看起来还很困难。但在 2035 年,这将势必更加容易,得益于新的技术和新的入网步骤。独立网站体系中,人们的发言将更自由、更平等,思想互动更充分,这本身就已经不错了;而真正把网络的开放互动强调到不可再高的高度,还需要自由软件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之相对的,自由软件精神通过教育、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进每个人的心中。使得每一位自由软件开发者和支持者都感受到尊重,进而把崇尚技术的氛围自然得体地营造 —— 而这种自然得体的技术氛围,将势必导致更高的开放热情。自由软件将跨越国界、背景,将世界紧紧联络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开放、互动的网络。

开放互动的网络,且不仅只对网络的技术爱好者们开放 —— 而是对所有人,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老人,都空前开放。这是另一个概念 —— 网络的互动将不仅局限于网络,而是会侵略性地侵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 2035,更多人买东西时,可能反而不扫码,而是选择刷卡,一方面是集中的云服务平台消失之后,移动支付服务可能用起来会比较复杂,而另一方面是此时刷卡这个动作,也已经被互联网 “侵略性地互动了”。那 POS 机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平台终端,而是演化成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刷卡的卡则其实是物理密钥 —— 但互联网最边缘的用户并不需要懂这一点,他们只会感到亲切,感到那个不需要懂一点技术也能活出精彩的时代又回来了,从而安享自己的晚年。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们,因为他们的信息被安全地储存在开放源代码的系统当中,他们的父母也不用终日受各个学校的骚扰电话困扰,从而安心工作。甚至,在幼儿园上学的小孩,因为互联网能够免费提供更多程序,他们也能被搭载了 AI 的摄像头监控,从而有效避免意外伤害。在这些情景下,互联网似乎 “消失” 了,却在暗处秘密地工作,并把它的好处以各种不起眼的方式洒入每个人的生活。这才是它最可贵的地方。

总结

我想,这就是我眼中 2035 年的网络应该有的样子。它还像以前那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是人类生活的有力工具。但许多地方都更好了,它更稳定,它更安全,它更低碳,它更开放。然而最可贵的,还是它终于变得互动 —— 它看起来可能比以前更要 “低技术”,但这种低技术,恰巧也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

或许,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呢?

©️ 2017-2023 Helim Lee, running on HeliNetTM 4Charges(PPNN) "LocalHost" Server.
“荷岭网居”中文名称不是受完全保护的商标。“荷岭”是一处地名,任何人皆可正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