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笔记若干
朱光潜有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叫做《无言之美》。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常常出现的“留白”或其他“无言”艺术的形式。原版文章结构很是紧凑,最妇孺皆知的、刊登在教科书上的版本,通过对于文章中一些例证的删节,使得文章自己也“无言”了起来。朱光潜以极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和略显仓促但凭借轻松自然的语言、更能引发深思的文笔,写出来的是他和一代美学家对于“无言”这一泛艺术的一般认识。
文章的引入,先从孔子时的名言,“予欲无言”说起。孔子,冷不丁地冒出来一句话,说自己不想要再说话了,可把他的学生吓坏了。作者就用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引出了全文,既用了一位知名人士,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权威;又很聪明地通过恰当的选例子,把文章的整体奠定为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可谓兼顾了风趣和严肃。继而又引发读者的思考:孔子的一些思想并不那么管用,它们真的能够作为全文所要围绕的中心论点,即“无言”吗?如此一来,调动的是读者,其实是给作者的写作留了发挥空间,方便在质疑中把自己思想的全貌予以展示。
孔子的例子,实际上是在强调教育并不一定要以单纯的语言形式。放在之后的世界,这也是比较正确的。后来的教育大家也都提出了以生产生活为课本,以劳动为教材的概念。但朱光潜作为一名美学家,研究的是人类对于美的认识,可并不仅局限于论证教育的方法。他所做的,我认为,应该是通过把教育纳入美学的研究范畴,拓宽的是论证的广度,实际上在悄然中给问题升华了。于是无言之美不单单只是一种艺术方法,更是一种常常用到的生活策略。
但终究还是要艺术的。作者开始从美术(绘画,雕刻等等)、艺术、文艺的基本原理来全面说这种“无言之美”。在非教科书的原版中,作者先是通过文艺原理的“和自然逼真”这一观点来反向佐证(或许只是显得更客观,并没有用作完全的反例)无言之美的观点。作者先是强调“和自然逼真”是正确,继而又指出“和自然逼真”并不等同于“和自然完全一样”,而是将它泛化为了“艺术要说真话”(这一部分在教材中保留)。
我觉得这种论述结构,实际上凸显了朱光潜的谨慎。在介绍无言之前,他先强调的却是有言的前提——就是说真话。无言的本质,在稍后会被揭晓为是一种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中的留白,然而在这里,他却强调的是,即使说得并不多,也要尽力讲实话,说自己最纯真的心灵感受。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去杜撰。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美,只不过更贴近一种对道德的美。当能体会到说真话的艺术价值后,才能开始裁剪真话,留下引人深思的空白。从艺术基本原理的层面上,强调要讲真话。文中还有一个例子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一句名言,这句话要有艺术价值的前提,并不是它用的字很少,而是它表达的是孔子的一种真实思考,而次之的才是用凝练的字数,给读者以思考的机会。
接着走文学的论述,作者绘制了一个“桥梁模型”,告诉读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是靠文字的桥梁而架接的。但凡是桥梁,就一定有设计的负载,一定有宽度限制,千军万马终究难过独木桥。所以千言万语胜不过几个字,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又扣了之前的讲真话:看那文字的桥梁已经摇摇欲坠了,再不凝练货物,而是像往常一样,假话废话一大堆地往对岸送,怎么能行呢?另一边的读者,能收到的作者的感想,恐怕一半以上都落水了。言无法达意,因为桥梁有宽度。那么言也不需要达意,在能够讲真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少说,反而运送文字的货物,思想的好东西,能够来得更平稳些。完全的表意,在文字界,被作者按定为不能,也不需要的事项。
又提到美术。作者说美术画讲究留白,而留白的艺术,是绘画的无言。雕塑也讲究无言,有的时候表现为刻画不清,有的时候则是缺失美。比如断臂维纳斯,凭借着缺失而举世闻名。作者举的还是拍照片和绘画的例子。要论仿真,只要照片就够了,为什么绘画艺术还要予以保留呢?可见绘画决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自然。要讲自然的实话,这不假;要讲的更是内心的实话,这才是所谓的真。完全地刻画自然,在美术里,被作者按定为不需要,也不可能是必要的东西。
最后,作者引发的思考,其实是对美的进一步探讨。美终究还是来自人类的思考。从对于自然的观察得来,又自此深发出去,从而成为人类复杂社会的一部分。无言美的本质,就是把美术中人类性强调到比自然性更高的位置。艺术是人类在自然中的体现,而不是人类对自然的翻版。因为对于后者,人类太渺小,无法翻刻。只有通过前者,记录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篇文章,在当时就颇具价值。它虽不是第一个提出要无言的,但大概是中国最典型地系统归纳无言重要性的。不仅当时有价值,现在看来指导得也不错。离我们最近的生活里,无言的美,或者无言的力量往往是具象的。最常见的例子是,大吼的人,路过他的一定要捂住耳朵;而嘟囔的人,总会有人想要凑上去,仔细听他在说些什么。人于人的链接,无非是建构于有诸多限制的桥梁。说了很多,却倒不如一两个字来得直接,这归根竭底,还是无言之美所带来的一种生活指导。既然桥梁有限,就当想想如何少运些不必要的纸盒子,而是多运一些实在的思想货物。
或许,这就是我心中浅显的无言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