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反思

想想看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意识到是时候做一些反思。不是反思我的学习,反思我的成绩,不是那种被老师逼迫着胡诌“积极向上”的文字。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说且能说的,对自己的一些话。

您所读到的这些话,想必已经经过我的几番修改。但若有疏漏,还请见谅。

学习和成绩

但我是一位学生,学习和成绩是绕不开的。从总体上说,不论是我还是我的父母对我的成绩,都没有过多的焦虑。不说是很好,但在学校里能够排名到前10%,我们都很满足。虽然要上心仪的学校、心仪的班型可能有点阻力,但我们的信心很足够,而且种种迹象也说明我有这个实力。所以我现在的成绩是乐观的,学习是比较优秀的。

可我并不是十二年以来一直如此。这并非是什么励志故事的节拍,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听祖辈说,我在小学时的成绩在班里倒数,我的父辈却对此矢口否认,他们说那只是极少数考试的情况。而我的记忆里,我小学三年级以前没少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挨过批评。有多不好呢?大概是中等偏下的水平。然而也是以小学三年级为分界线,在那之后我的父母几乎没有对我的学习发过火——而令我感激的是,我在三年级以后的学习成绩,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幅提升。

这话讲起来很奇怪,事实却很明白:我整个小学时代的成绩都是很中庸的,然而我的父母在我三年级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选择撤走那些强压在我身上的重担子,留下一句话:“你只须尽力而为”,然后含着笑,静静地退到幕后。现在,我还是不清楚,接下来的那段小学时光里,我有没有尽力而为——我只清晰的记得即使是六年级,即使即将离开小学,我的成绩也是平平无奇的。但我的父母,至少从未在我的眼前,对我的前途和未来感到忧伤。也没有以“爱”之名,让那些重担子回到我的肩上。我并没有因为父母,或因为其他任何原因,而感受到学习负担的加重——事后看来,学习负担也确实没有加重。

反思到这里,我意识到,在这个内卷的时刻,我可能是一个另类,是一个用极少努力(尽管现实中很多人不相信,而我的父母则不过问)实现极大收益的怪人。但这也恰恰提醒我,我的父母对我,爱得明智且深沉。我很确信,他们三年级后对我的温柔,那种不同于所谓“中国式家长”的温柔,并不是放弃。这是因为当我在初中锋芒初露的时候,他们露出的是胜利的笑,而不是出乎意料的惊讶。仿佛他们知道、明白自己所指引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合理、正当并充满着尊重与爱的。

我的父母和朋友、亲戚提起自己的孩子,总是有自豪的神情——我和我的朋友提起我的父母,也是感激和自豪的情态。这样温馨自由的家庭关系,很多人只在教育书中看到过,只在脑海里想象过,但在我的家庭里,它长久且真实地存在着。

记得刚到初一的时候,我在班里排到十五名外了——我不知道为何,那时的我对自己有分外期望,并哭得很伤心。父亲倒是一如既往,不很着急。他从很多家长都不大关注的地方,也就是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来一步步引领我。刚进入初中的我是不适应的,我无法接受每天作业写到十一点(您可能觉得这很幼稚、天真、离谱。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现在我的作业每天最多写到八点半)。而我的父母表现出理解,一步步教我合理安排规划时间。到了初一期中考试后,我每天只到七点就写完作业。初二,我曾连续三周在学校就做完了所有作业。

从作业时长下手,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我的父母和我做到了。回想起那段时光,我是万分的感激,也是万分惊叹我有这样明智的父母,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其实我也觉得,这样的家长,却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常规,却要靠孩子降生时的那种概率来攫取,值得悲痛。

有主见的父母,真的很重要。我对学习的反思可能看起来很浅薄,只是夸赞了父母的功绩,这实在是因为学习方面,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接下来还有些不得不反思的要点。

学习技术

鉴于本文发表在个人博客上,能读到它的,我有理由相信都是热爱于技术的人士,而这当中也一定不乏为人父母者。在此我先想致歉,对我班门弄斧的行径致歉。但在我学一丁点技术的路上,我还是有很多反思。

前面夸奖了我父母的英明,但那只是在学习一方面。我知道,您也可能有所耳闻,现在的很多家长、老师,如果开家长会,都会强调不要让孩子接触、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或者制定各种电子产品使用规则,或者设置家长监控、检查通讯记录……但这些建议,我有主见的父亲和母亲一个也没有采纳。三年级我得到自己的手机开始,上述情形一个也没有在我的家庭中发生过。仔细反思,这有我的功劳,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一种很强的自控力。即使手机电脑环绕下,我的学习效率也不会有半点减少。如果听点适当的歌曲甚至大大提升。但也有我父亲身份所在。我的父亲是从业时间很长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是中文互联网的第二批使用者和从业者。家长们对新技术的恐惧,大多来自于未知,这是我的态度。而作为从业者的父亲,显然没有未知的因素在干扰。更巧的事情是,我的父亲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管理隐私条款的工作。或许是职业影响,他对隐私的意义认识的很深刻。这让我感受到生活的自在和乐趣。他对计算机认识得深刻,所以对计算机的笼罩下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也认识得很深刻。不恐惧,善引导,给我学习一点技术打下了一点开端。

我这个人擅长不合常规。尽管现在,我的有关知识大多通过看网上教程自学,父亲起初还是带着我学习C++。注意,是带着我学,因为彼时他对C++也很生疏。这种同为学生的认同感,或许给了我接下来学习的勇气。后来还是觉得太难,去学Python了。但估计是因为年龄太小了,喜欢光鲜亮丽的东西,不喜欢黑漆漆的窗口,所以我很快又半途而废,转而去学习HTML,打算建网站。

这里,我就开始走了弯路,值得反思。那时我有零花钱,本可以够买一台VPS和域名,开始正儿八经的建站。然而我却想着歪门邪道,搞什么内网穿透,本地建站。结果穿就穿呗,还搞了很长时间,就为了选一个不要钱的平台。这就是年龄太小而学太多东西坏处:脑子不够用啦!尽管那时都说我脑袋大。脑袋不够用,又缺乏一定的计划,无序。这是我最大的缺点。第一个脑袋不够用的问题,现在可能缓解一些了,后两者则可能加重了。一晃宝贵的一年过去,我的妹妹出生后,父母忙得团团转,更没有空来关照我的网站到底走到哪一步了,这种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值得反思。那时我已经在用“夏荷”作为笔名,彼时网站访问速度很慢,而且没有访客。(一个一大长串的数字二级域名,根本不好记呀!后来用了.tk这样的域名,首页能被搜索引擎收录那简直是奇迹,后来发现也就只有首页被收录了。)

到六年级,居然开了窍,结果还是继续走弯路。我知道要买VPS了,要买域名了。结果又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找便宜好用的VPS上,这一晃,差点就要毕业了。结果疫情导致网课,又开始另一个故事。我网课摸鱼属于是比较狠的那一种,再加上那时课程都是视频而不是直播,大量课是直接快放或者不看,随便糊弄一下作业就完成了。结果就这种闲得发慌的氛围下,出事了。我当时用了一个虚拟主机(共享主机)而不是VPS,而这个虚拟主机供应商,其实只是一个出来挣零花钱的同龄人。(人家大有作为,自惭形秽!)他和另一位搞软件的同龄人因为各种冲突,直接引起了一场小风波,据说闹得很多网站都暂停服务。我竟然跑进去瞎掺和,把美好的建站窗口期给挥霍殆尽了。喜欢凑热闹,这也是我反思的成果。以后有热闹,绝对看清楚能不能凑。

初一了,也终于开窍了。建站之旅和学习之旅都走向顺利。但期间还有很多插曲。譬如,.tk域名越来越难注册,注册了也处处受限(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会被报毒等等)。后来直到2022年,我才开始清扫过往留下的灰尘,也不再搞愚蠢的、会丢失所有数据的网站迁移,而是选择定居在可靠的VPS甚至本地主机上,后来几次迁移都是保留数据的,这已经是一大进步。说明我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可喜可贺。

前几天的时间罢,我在随意从友链接力里跳网站,突然看见一个历史悠久的个人博客,好像运行了二十多年的样子。顿时心生崇敬,这就是老前辈的日志吗!看了看文章,真心觉得这才是个人博客应该有的样子。个人博客只能是技术博客,或者和技术相关的内容,这是一种错误且陈旧的观念。建站的门槛,从来都不高。我计算过:现在建一个静态网站的费用是每年40块(域名+Cloudflare Pages),一个动态网站如果使用VPS是每年240块(可靠的VPS+域名),使用Cloudflare Tunnel的高速内网穿透(基本跑满常规宽带上行带宽)则也只须每年40块。而整个配置过程,让一位六年级学生来操作,他都可以胜任。个人博客是分享的地方,分享什么都不限,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的未来面貌:由数量种类繁多的个人网站独立组成。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前辈的博客里,我看到了他对现在很多00后、10后踏入建站行列的意外。而同时也写下了他对他们——对我们的忠告:个人博客最好不要用作记录的地方,而是一个分享的地方。有什么思想感情,最好先用本地模式记录下来,等到积淀成了什么值得分享的东西,再分享给大家。不要急着分享和发表,要感受到“发表”这一动作的仪式感和正式性,以及这当中必须要有的思考深度,这是在建站途中给我的反思。

个人情绪

现在我的个人情绪是很好的。但我觉得危机依然存在。初中时候我的崩溃还历历在目,对于这种崩溃带给父母的苦恼,我也很是愧疚。虽然时光已经冲淡这些悲哀的回忆,我还是希望在未来它们能不再重演。而这需要我改善个人情绪。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要先独立自主、自强,中考结束之后,时间很多。我应该学着做菜,至少也要会下点面条。这和个人情绪的关系就在于:每当我记忆中出现悲痛的时候,都是我的父母站出来引领我。这当然很好,但这种引领不能成为依赖。我必须有自己走出阴影的勇气。这种勇气并不是来自口号,而是来自我的实际行动,我的物质证明——我可以有能力生活,就应该也有能力情绪自控。

此外,提高一下“激动的时候保持平静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不知他人的感受,但我若是有什么激动人心的话要说时,往往自己先要泪流满面。我觉得这也是情绪上的缺陷。用平静来阐述不平这个能力,很重要,我一定得想办法养成。但具体用什么方法我还没有想好。可能需要多加锻炼,需要多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声地讲讲真心话。但除此以外,应该还要用更多的阅读,来确保这种情绪失控真的只是情绪问题,而非是因为太过激动,又缺乏词汇来表达,只能空哭一场。

总论

我的反思肯定算不上深刻。但我的优势我一定要利用好。一些不便说的点,我自己也要记得深刻。劣势不说一定改正,至少也要予以改良,或者隐蔽。其实不必追求短平快,还是要稳扎稳打,不要误入弯路。

©️ 2017-2023 Helim Lee, running on HeliNetTM 4Charges(PPNN) "LocalHost" Server.
“荷岭网居”中文名称不是受完全保护的商标。“荷岭”是一处地名,任何人皆可正当使用。